| 元朝末年的景象究竟如何?那时烽火连天,战乱不断,土地寸草难生。上层统治者昏庸无道,皇帝沉溺于享乐,群臣贪婪横行,肆意盘剥百姓;而地方豪强地主则趾高气扬,横行霸道,百姓们沦为奴仆和牛马,生活困苦至极。 皇帝的荒淫无度、地主的肆意剥削和百姓的极度贫困形成了鲜明对比。社会陷入了人吃人的混乱局面,甚至到了父母子女相互残杀的地步,勉强维持着这摇摇欲坠、濒临崩溃的帝国最后的挣扎。 现代人或许难以理解,为什么元朝的国祚不过短短不到百年就走向了灭亡?细细观察他们的皇位继承史,便能找到答案:百年,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。 中原历代王朝的皇位传承,无论是世袭、禅让还是嫡长子继承,虽各有波折,但始终遵循一定的礼法与秩序。 中原王朝无论权力如何更替,都会对天下人交代一个“名分”,这种交代可能敷衍、欺骗,甚至暗藏阴谋诡计,但最终登上皇位者必须承担起国家的责任。权力能使人迷失自我,沉醉其中而失去理智的帝王,最终必被历史无情碾压,毁灭殆尽,连后人评说的余地都没有。 展开剩余81%正因如此,中原历史上的许多皇帝都小心翼翼,生怕一步走错便倾覆江山。天子虽高高在上,却未必能完全掌控局势,这种“权力”并非牢不可破。 然而,元朝的情况却截然不同。元朝皇位的继承混乱,是因为他们对权力的贪恋早已凌驾于道义之上。 在天下人面前,他们选择了自家族群的利益。所谓“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”,这句本该温婉美好的诗句,到了元朝皇室手中,却变成了讽刺和冷嘲的标志。 所有蒙古可汗的后代都渴望掌握皇权,每一个在战争中立功的将领都不惜拼死一搏。 成功者能名垂青史,失败者则墓穴一堆。在蒙古骑兵的世界里,没有“落叶归根”的归属感,战死何处,便埋葬于何处,战场被大军践踏平整,甚至都难以确定死者的具体埋葬之地。 这种独特的蒙古文化,激励着每一位蒙古人满怀激情投入权力斗争。 元朝皇位的嫡系继承在元成宗孛儿只斤·铁穆耳时期断裂,开启了后续权力争斗的漫长序幕。 若说元成宗铁穆耳、元武宗海山、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这几位皇帝的传位尚有些许克制和规矩, 那么到了元英宗硕德八剌时期,权贵们开始公开厮杀,刀光剑影间尽显丑陋嘴脸,他们为争权夺利“奋不顾身”,毫无底线。 元明宗孛儿只斤·和世?,成为第一位“胜利者”,却讽刺地未坐热龙椅便被身边下人毒杀。 他的死亡让蒙古贵族意识到,接下来的争斗已非单纯个人之间的权力斗争,而是各部落间的战争。 国家分裂,本就是极为悲哀的事情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这群凶狠的乱臣贼子你争我斗,受苦的却始终是无辜的百姓,深陷水深火热。 许多人至今难以理解,为什么其他朝代历史都详细记录,唯独元朝末年只字带过。 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,到忽必烈建元,直至明将徐达攻占元大都,这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里,元朝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? 不少人认为元朝非中原正统历史,事实并非如此。 元末之所以被淡化,是因为元末的混乱来源于上下层的分裂:皇位继承的混乱体现权贵间的争斗,民间生活的动荡则是底层人民的挣扎。 当时的百姓生活如同刀尖舔血,食不果腹,粥中无米,筷子都能浮起来。中原大地上,无数像朱重八那样带数字名字的汉人相继饿死。 人们看不到希望,也看不到未来,在绝望中挣扎、在黑暗中摸索,步履蹒跚,身上伤痕累累。 他们流的血并未引起官府的重视,反倒成了权贵眼中别样的风景。 残酷与凶狠,渐渐植入了无数汉人的心中。 他们并非盲目起义、造反或叛乱,只是单纯地渴望生存,渴望在寒冬里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庇护所。 他们不羡慕朱门酒肉的奢靡,只害怕自己成为那块冻死的冰冷尸骨。 于是,战火再次燃起,江山北望,各地义军对元政府发动猛烈冲击。即使遍体鳞伤,他们也要在临死之前写下“公道”二字。 然而元朝朝廷在做什么呢?皇位之争依旧激烈,国家岌岌可危,却还沉迷于争夺蝇头小利,毫无国家大局意识。 近百年的安逸生活,使这群人彻底忘记了先辈们曾经在马背上的辉煌。 当他们开始贪恋龙椅的舒适时,已经失去了战斗的力气,只能任人宰割。 这段混乱的历史终于画上句点,中原大地也迎来了全新的朝代。 未来的路虽然依旧坎坷,但至少百姓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 发布于:天津市
|